作曲家的话:身为西乐作曲家,受西方音乐及文化影响是自然的事。不过,写《万圣节舞曲》时,我尽量将西式创作手法与中国乐器、音响糅合,得出来的结果,便是一个混合体,包含了乐曲本身和中乐团所用的中国乐器的声音,尽用音效的种种可能性。作曲时我所面对的矛盾是:究竟我应该写中乐,还是西乐呢?又,我应该用五声音阶,还是较欧陆式的半音音阶呢?我踌躇了好一会才作出决定,但我很满意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首混合三种风格的乐曲,既有欧陆的半音音阶,也有无国界的现代风格和带东方味道的五声音阶风格。
— 德克‧布洛斯
万圣节的起源,比基督教还要早。这是一个充满特色的节日,世界各地均有庆祝:夜幕低垂时,人鬼分界变得不那么清晰,亡灵得以寻路回到人间,冉冉起舞,使这一夜充满奇幻灵异的感觉。我这首乐曲,便是取材自这些元素的,我就像穿越人鬼分界,让想象翱翔。万圣节的每一小节都是灵感泉源:黑猫、骷髅骨头、南瓜灯、南瓜、巫婆、蝙蝠、小孩讨糖吃时叫喊的「不给糖就作怪」等……,素材丰富多姿。我选了其中两个特色,转化为音乐。
〈不给糖就作怪舞曲〉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我脑海里,我看见两个小孩在前往万圣节舞会的路上,在黑夜里,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令人毛骨耸然、惊险重重的地方,到处都是南瓜和南瓜灯,经过古老的教堂时,教堂时钟的齿轮突然开始发声转动。孩子们决定稍息一会,在墓园里嬉戏。他们遇见神秘趣怪的人物、小小的骷髅骨等,玩得开心极了。这是一个跨越分界的故事,梦幻与现实交融,为我写这篇有趣的乐章带来了灵感。
〈盲蝙蝠之舞〉描写一大群蝙蝠飞翔的壮观画面。群蝠划过夜空,姿态灵巧,变化莫测,令人想起芭蕾舞蹈员的动作。我们若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牠们,一定感到惊恐。蝙蝠样子骇人,总是深夜出没,飞行速度惊人,发出奇怪的声音。当他们成群出动时,声音更是怪异,「达达达」地,像音乐一样带节拍。他们叫起来时,更会发出「必必必」声,非常尖锐。在这乐曲中,我尝试以传统中国乐器捕捉这些声音。
— 德克‧布洛斯
* 此曲由香港中乐团委约创作,并于 2010 年 10 月在「新视野艺术节 — 萨满与精灵」音乐会作世界首演,指挥德克‧布洛斯。
「乐旅中国 × 中乐无疆界」- 第四十四届(2016年)香港艺术节节目
27/2/2016
香港大会堂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