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东莞·中国泥塑艺术联展⑤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6 23:57

今天,茶山仔给大家带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云”展--

第二届东莞·中国泥塑艺术联展第五期

让我们一起欣赏泥土间塑出来的艺术

陕西裹塑

陕西裹塑

陕西陶瓷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宋代耀州青瓷,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而陶艺家杨晓光的现代陶艺则更多的来源于关中面食文化,就像包包子,包饺子似的,以他娴熟的技法,在土与火中捕捉质朴无华的劳动人民的情感。

杨晓光

1966年2月出生,从艺33年。现任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优秀陶瓷艺术家,东莞市首席技师。

生于在绘画世家的他自小随父学艺,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画。2007年进入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他先攻陶艺、创立“裹塑”,后专攻雕刻,先后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宫廷画、抽象画等赋予到建筑瓷砖上,使建筑陶瓷变成了既能实用的装饰材料,又能装饰室内外的艺术品,为中国建筑陶瓷领域的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室在2017年底被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城市建设上,杨晓光参与了东莞地铁2号线文化墙与敦煌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壁画的设计与制作,并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室内外大型壁画制作工艺上不断攻关,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陶瓷为媒介不断的创新与传承下去。

1

《陕西八大怪 》

陕西八大怪——锅盔像锅盖

陕西的饼称“锅盔”,传说是唐代修乾陵时,一士兵发明的,个特别大,厚6-7公分,直径60-70公分以上,一个就有6-7斤重,外形犹如大锅盖,皮焦黄、内酥脆、味道香、能储存、好携带、做工特考究、是正儿八经的“干粮”。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的面条以扯面称著,俗称“冰冰面”(读biangbiang,字典里没这个字),一根面条宽度可达7-8公分,长度在1米以上,犹如牛皮裤带。大饭量的体力劳动者每顿能吃8两至1斤,女士小姐们恐怕一天也吃不完。

陕西八大怪——辣子是道菜

陕西人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不吃菜,但绝对少不了辣子,将辣子烹制后的“油泼辣子”是一道餐餐必备的菜肴。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调面又能夹馍,越辣越吃、越吃越香,直到辣的满脸通红、大汗淋漓、唏唏嘘嘘才肯罢休。

陕西八大怪——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作品通过种种细节灵活灵现的刻画了一个待嫁的农家姑娘。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

陕西的房子为单檐斜坡房,俗称“夏房”,其外形呈直角三角形,遮风避雨、冬暖夏凉、结构简单、经济适用、极为独特,加之陕西干旱少雨,这种房子绝对不让珍贵的雨水流到别人的院子。

陕西八大怪——不坐蹲起来

陕西人的蹲功在全国可谓之最,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吃饭、下棋、休息、聊天,即使有板凳椅子也不坐,最长者可蹲35个小时。蹲,起源于劳动过后的休息方式,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修身养性。

陕西八大怪——帕帕头上戴

帕帕就是手帕,陕西妇女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既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包裹东西,经济、实惠、方便。妇女戴在头上,其美不亚于现代女郎的防紫外线阳伞和时髦姑娘头上的三角巾。

陕西八大怪——秦腔吼起来

秦腔,一种古老的戏曲,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天摇地动、震耳欲聋,如雷明虎吼一般,方圆两三里都能听见,吼者红脖子涨脸。但其乐无穷,现代摇滚乐绝不是对手。

2

《瑶寨夕阳红》

3

《思绪》

她富有、漂亮,但眉宇间那层愁云和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有着蒙娜丽莎一样的微笑,究竟背后在发生着什么呢?

4

《回娘家》

在回娘家的路上,妻子摘了一朵野花戴在头上,那一刹那的风情让丈夫迷醉。强壮的丈夫扎着英雄结,背着孩子,仿佛忘记了劳累。而小孩子的虎头帽和猪鼻鞋既展示了母亲的巧手,也表达了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福。

5

《酒友》

花生米、莲菜、二锅头,北方最经典的酒菜搭配。三个人同桌而饮,量浅的俯桌而睡。而两个划拳的人仍斗得面红耳赤。一人踩凳叉腰,大声吆喝,一人稳坐自如应对,这一民间常见的情景被艺术家形象地表现出来,充分说明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6

《村干部系列》

本作品一套三件,由解放初期的老村长、文革时的村支书,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村长组成,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单件作品同样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7

《唐仕女》

用现代陶艺简洁、夸张、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着重描绘她头束高簪,眉作弯月装饰,樱桃小嘴,丰肌肥体、薄纱披肩。特别是面部生动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重现了唐朝宫廷仕女。

8

《壶》

合理的利用泥的特性可塑性及张力,还有泥那古朴的原始色调,充分表现树皮的自然裂纹,像是木质确胜过木质,从而使壶的造型更艺术化。

9

《祈雨》

黄土高原干旱少雨,靠吃饭的农民更加依赖雨水的滋润。长久干旱庄稼干枯的同时也煎熬着农民的心。一村人都在盼望着早点下雨,老夫妇的祈盼、年青人的浮躁、全村人的各种心情都在各自的脸上浮现。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苍天,快下雨吧!

10

《老子》

11

《和谐》

12

《老火汤》

杨晓光弟子优秀作品集

苏泺镔

1993年生于广东东莞。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工艺师。2014年就职于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并跟随杨晓光老师学习,期间进行创作以及陶艺教学和各项活动。2019年参加“茶花杯”精品泥塑邀请赛荣获铜奖。

《知音》

钟文刚

1989年生于广东东莞。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雕塑系,擅长雕塑,油画。2018年就职于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并拜陶瓷工艺大师杨晓光为师。2019年参加“茶花杯”精品泥塑邀请赛荣获铜奖。

《钟馗》

冯孔华

1998年生于广东肇庆。2016年就读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美术系。2019年就职于唯美陶瓷有限公司。2019年参加“茶花杯”精品泥塑邀请赛荣获铜奖。

《狮》

本期的回顾展就到这里

第二届东莞·中国泥塑艺术联展

还有两期哦

一起期待下一期吧

原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云”展-第二届东莞·中国泥塑艺术联展⑤》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