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同年味大不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02 18:09

龙腾四海,福满大同。2月8日夜,随着“大同年 大不同”2024新春系列活动盛大启幕,古都大同张开热情的怀抱,邀四海宾朋共贺佳节团圆,共享新岁祥瑞。在我市精心准备的文化盛宴中,融合中国传统年节文化、非遗文化、生肖文化,整合大同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多彩非遗文化绽放古都新春,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同年味更加大为不同。

新春系列活动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集束绽放的大舞台,作为我市多年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每逢新春佳节,在城墙之巅绽放的一盏盏新春灯火,不仅映照夜空,更把祥光照进每一个大同人和游客的心底,成为许多人心中无法替代的最美记忆。欣逢龙年,大同古城龙舞祥瑞,在龙灯流光溢彩间承载对盛世中华的祝福。

采访中,多位文化学者表示,新春系列活动是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在极具古典意韵的大同古城墙内外,将中国传统年节文化、彩灯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融合,展现出极具中国气派大同情韵的传统年味,让人流连忘返。今年又逢龙年,龙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新春主灯组巍峨壮观,栩栩如生的龙灯,引领祥瑞之气降临大同,为古城带来新春的祥和福瑞。其中,位于关城的长85米的龙凤呈祥灯组,映衬出繁华盛世的恢弘画卷;深受人们欢迎的门神纳瑞灯组,采用传统的灯布裱糊技艺;将民间文化包罗万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神兽融合的新年四象灯组,让人倍感传统文化的厚重生动;体现巾帼风采的木兰诗词灯组,让人梦回平城光辉岁月;展现大同文脉渊源的灯组,像壮阔的历史画卷尽显大同的文化之美;盛世祈福区的二十四节气灯牌,让人们倍感传统文化的精妙。

在新春系列活动中,以大同非遗文化为载体,延伸出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多方位多角度传递大同非遗文化,同时通过演艺内容、年节活动、灯组展示、新春市集等,展现大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演艺内容包含大同鼓文化非遗、舞龙舞狮、锣鼓晋舞等,年节活动内容包含非遗刀削面、非遗花馍雕刻、非遗剃头匠人等,新春市集内容则包含非遗布老虎、非遗剪纸、非遗铜锅、非遗火山石雕刻、非遗刀削面等。

同时,从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六,将在古城内各主要街巷,通过社火巡游、过大年唱大戏、群众文艺大展演、文化IP演绎等活动,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传统的龙挠阁、芭蕉扇、旱船、跑驴、花伞、大头娃娃等,大同民俗文化大展演将掀起古城欢腾高潮,展现千年古都深厚文化底蕴。

传统年画是非遗文化的重要内容,去年12月,“中国年·古都韵”全国新年画创作营在大同市开营。开营以来,木版年画传承人、高校师生等深入云冈石窟、大同古城等处采风进行创作。新春期间,在大同美术馆,“中国年·古都韵”——“年画进万家”全国新年画创作大展举行,同时,还以张贴年画的形式,在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展出,让年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走进万家”,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