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传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9 14:44

随着河流的变迁,因河而居的人类有靠河水浇灌从事农耕劳作的,有靠河流以养殖、捕猎为生的,有靠跨河以交通运输为业的,更有借水患后捞取河上漂浮物维持生计的。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形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传说的重要条件。金元时代,开凿金口河运送西山的石料、木材以兴建中都、大都城,宫廷阶石多取自石景山境内的石府村,名为石府石,因此永定河畔也衍生出石匠和采石等方面的传说。明《宛署杂记》:“(石景山)近浑河有板桥,其旁日庞村、日杨木场(沿浑河堆放马口柴处)。”马口柴是明代宫廷御膳房用的木柴,产自河北蔚县。柴火长米许,两端开口,绳子捆绑成一束,顺流漂到杨木场,打捞上岸晾晒,再运到京城。杨木场即今养马场。北京建城和城市生活所用的木材、木炭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永定河上游。朝廷设立专门机构,派专员,在永定河上游采伐木材,致使森林被大面积破坏,水土严重流失,河水泥沙迅速增多。永定河进入平原后,水流速度骤减,大量泥沙沉积,河床增高,成为”天河“。河水泛滥冲毁村庄,所以产生了一些岸边村民捞拾漂流物的习俗,如”捞河财“”晾尸台“等传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