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绸扬、灯笼舞,锣鼓喧天、欢歌载舞。元宵节当天,来自福建、陕西、甘肃等省和我市各县区的2000余名社火表演者齐聚隆德县,参加“宁苗生态杯”首届全国社火大赛,舞龙、舞狮、马社火、武术等传统文化展演大放异彩,各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耍社火、闹元宵,共贺新春。
大赛开场,一首欢快喜庆的《在宁夏过大年》点燃了现场气氛,14支社火队带着新春的问候和祝福,集结在隆德县老巷子古村落,热闹非凡的场面吸引了万余名群众观看。
承载着泾源县各族人民深情问候和美好祝愿的彩车方队一上场,便引得喝彩声不断。紧随其后的舞龙、舞狮、踏脚、赶牛等方队更是让现场观众直呼“看不够”。“一直听说泾源的踏脚很有名,今天是第一次现场看到表演,的确名不虚传。”现场观众单雪梅说。
泾源县社火队首次亮相社火大赛,便以精彩绝伦又富有地方特色的踏脚、赶牛等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和评委,荣获一等奖。“泾源县少数民族居多,耍社火的传统不如其他县区,能获得一等奖我们觉得很惊喜,队员们也很激动。”泾源县文化馆馆长马金瑞说,近年来,泾源县加强与周边市县文化交流,全县社火队规模逐年扩大,展演频次也逐年增加。参赛的376名表演者大多是少数民族,大家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策划与排练,将踏脚、赶牛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在彩车的设计上,也巧用心思,主要想呈现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和泾河两岸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融合的寓意。”马金瑞说。
展演现场,各参赛队都拿出了各自的“绝活”,一系列欢乐喜庆、年味十足的民俗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大家一路看、一路笑、一路鼓劲助威,一幅万民欢庆新春的和谐景象。“太震撼了,从没见过阵势这么大的社火表演,隆德人民也非常热情好客,今年的元宵节过得很有意义。”广东游客黎超龙感慨道。
南北同台竞技唱响闽宁协作交流曲随着一段福州方言的闽剧演唱,福建省闽侯县带来的闽剧非遗表演《八仙祈瑞祥》精彩上演。铁拐李、汉钟离等“八仙”闪亮登场为民祈福降瑞,演员们精致的妆容和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厦门大学社火队的两条彩龙在人群中活灵活现、不断翻腾,大开大合的动作不时引来观众阵阵欢呼,胸口碎大石、徒手劈木板、舞狮等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第一次看到南方的社火表演,十分精彩,今年的社火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社火队参赛,让我们大饱眼福。”现场观众唐嘉豪不时拿起手机录制视频。
南来的社火表演高潮迭起火爆“出圈”,北方的社火队也不甘示弱,使出十八般武艺。展演队伍中,来自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的血社火一走进群众视野便引来一片惊呼,只见一群装扮骇人的社火队朝观众缓缓走来,让人惊讶又好奇。隆德县马社火中“五虎上将”骑着威武雄壮的高头大马向人群走来,更是将现场气氛引向高潮。“听解说介绍说血社火和马社火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这些表演形式很新奇,我是第一次见,真是大开眼界。”厦门大学社火队副队长李皓洋说。
自1996年福建和宁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闽宁之间守望相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本次大赛,来自福建的两支社火队不远千里赴约,既是一次民俗文化交流,更是一场山海情深的文化奔赴。
“西北社火氛围很浓,尤其是马社火、血社火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社火形式,很震撼,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没有白来。”从两千多公里外踏雪赴约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剧传承中心副主任陈明东说。
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唱响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曲展演现场,盛装亮相的隆德县高台马社火吸引了不少目光。“五虎上将”手持刀、矛、剑、戟等道具,摆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将“关羽单刀赴会”“桃园三结义”等流传千年的英雄故事演绎得生动传神,引得现场观众连连称赞。
上至古稀老者,下至活泼少年,高台马社火已成为隆德人心中的美好记忆,也牵动着许多游子的心。“高台马社火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希望通过这次全国大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这一传统民俗表演,并将其代代传承下去。”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勤说。
除隆德县的高台马社火外,西吉县的春官送福、甘肃清水县的木人摔跤、陕西宝鸡陇县的地台社火、福建闽侯县的闽剧“八仙祈瑞祥”、厦门大学的武术表演和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动静有别、乐舞兼备,将非遗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次能和很多国家级非遗项目同台切磋,特别激动,长了不少见识,希望每年都能举办这样的比赛,让全国的朋友们都听到我们固原的春官词。”隆德县仪程官马臻说。
社火展演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隆德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先后荣获“中国社火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字号殊荣。
今年年初,我市启动2024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非遗文化潜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芦淑颖 陈佳文 毛文文 见习记者:张鑫 李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