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看苗春生泥塑 忆大长安风情(高清大图)
2019-06-01 23:46
为了更广泛的宣传推广长安泥塑艺术,展示长安泥塑风采,提升打造长安泥塑品牌,长安区总工会于今年5月20日至6月2日举办了“苗春生非物质文化泥塑展”。通过展览让广大群众切身体会泥塑“生生不息”的乡土气息,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感知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
长安泥望技艺
长安泥望技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传承了关中泥塑的基本技法。塑造了各种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话故事、虫鱼鸟兽等作品。记录了关中民间的信仰和审美情趣,表现了关中百姓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满足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泥塑,人们俗称“泥人”它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制成的民间艺术品。长安泥塑技艺,是长安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它借鉴传承庙宇的各类佛造像的制作技法,创作出佛教人物、道教故事神仙、财神、灶爷、土地爷以及二十四孝、送子娃偶、爱情故事以及各种虫、鱼、鸟、兽等各种造型,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情趣变化需求,除上述的各类泥塑外,还逐渐的增加了表 现百姓生活、民俗习惯为体材的泥塑作品,如“陕西八大怪”、 “七十二行”、“赶集”、“关中记忆”等作品,将人们的记忆拉回上个世纪的农村,是一部生动的民俗科教书。这些作品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雕塑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苗春生简介
苗春生,男,1951 年生,中共党员,自幼喜爱泥塑与绘画,1978 年师承于美院民间泥塑老师刘学良学习泥塑四十多年来创作了关中风情泥塑作品五万多件,被媒体誉为陕西民俗教科书。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当地农村的民风民俗、劳动生产场景。这与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丰富素材和动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2008 年开始将此项传统技艺传授给徒弟胡振波。2014 年成立苗春生关中风情泥塑创意工作室,专注于对传承人的培养和创作新作品。
现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西安市农村拔尖人才,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顾问,西安市群艺馆特聘民间艺术家,长安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西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的泥塑作品取材于关中百姓日常生活,多以描绘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手法娴熟老到,富有生活情趣。凡是他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场面,他都能轻松自如的捏制出来。苗春生仅靠一把竹刀徒手捏塑,他的泥塑不上颜色,完全靠泥巴的天然质感来酣畅淋漓地呈现陕西人直爽、朴实的形象,充满泥土的芬芳。民间艺术植根于乡土生活,是在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艺术之花。苗春生的泥塑技艺水平与那些专业艺术家相比丝毫都不见得逊色。在那些静态的人物场景中,你总能感受陕北人说话的强调和歌唱的声音,只有对生活丰富的体验,才能捏出这样感人的作品。
本次展出苗春生的“七十二行泥塑”、“麦收季节”、“农耕泥塑”、“看戏泥塑”、“建房泥塑”、“闹社火”等主题。
麦收季节
闹社火泥塑
看戏泥塑
建房泥塑
关中风情泥塑
图文:许海峰 编辑:水云间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泥塑艺人苗春生视频
REC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苗春生泥塑制作技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