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遇上张尕怂:听特别的声音,见有趣的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3:58
张尕怂,关西大汉一枚,他创作的防疫歌曲《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火爆网络,这次,他带着一把三弦,逛一逛魔都……

预告片

偌大的魔都,这把来自塬上的三弦会撞上谁?当另一把来自杨柳岸边的三弦出现,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国乐雅韵第58期·线上栏目“听·见”第一期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网上线!栏目由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办事处与上海评弹团共同推出:
魔都遇上张尕怂,听特别的声音,见有趣的人。
抖音、快手、微视、微博、各大网站搜索:听·见非遗音乐,跟着张尕怂,一起听·见魔都。
主持人:刘凝

刘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文学硕士。纪实频道原首席主持人。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 主持人。曾先后主持了《风流人物》、《往事》、《经典重访》等访谈节目。
导演:岳磊

岳磊,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其导演的话剧《小平,你好》(2011版)曾获文化部现代戏优秀剧目,中国戏剧金狮奖最佳剧目),《因为爱》曾上演于上海大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小品《普通人家普通事》曾被改编登上2010年春晚,他还曾导演大型体验式实景剧《梦回台儿庄》,《50元钱》(央视2010年春晚)以及电影《安阳劫》、《脱单宝典》等。
特邀嘉宾:张尕怂(西北乡土音乐人)

张尕怂,原名张建煜,甘肃人,西北民谣代表性音乐人,尕谣班子创办人,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西北音乐和文化。代表音乐作品《姐姐》《谈恋爱》,电影《黄河尕谣》。已发表音乐专辑《泥土味》、《开春》、《山头村,人家》、《美滴很》、《黄河尕谣》。
张尕怂从2008年开始,每年游走在西北村落寻找、拜访数百位民间艺人,包括青海下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延彪、宁夏回族山花儿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马生林等,广泛收集、学习西北花儿、通渭小曲、兰州鼓子、社火小调、秧歌、敦煌曲子戏、道情、贤孝、秦腔等戏曲、曲艺和民歌,将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音乐艺术融汇创新,经过多年舞台的磨练和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尕谣。

张尕怂的“尕谣”从土地里来,从平凡的生活中来,亲切自然、幽默风趣,作品《泥土味》、《美滴很》荣获华语传媒音乐大奖,电影《黄河尕谣》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亚洲评审团大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片)、德国金树国际纪录片奖组委会特别奖。
嘉宾:高博文

高博文,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协评弹艺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师承饶一尘、陈希安、赵开生等多位弹词名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弹词《珍珠塔》、《文征明》、《描金凤》、《明末遗恨》、中篇评弹《林徽因》、《高博文说繁花》等。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曲艺节精品节目奖;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优秀作品奖等。亚信元首峰会开幕式、2016央视春晚主要演员。
嘉宾:陆锦花

陆锦花,上海评弹团评弹“丽调”传人。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曲协理事、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是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曲协会员、上海曲协理事。是当今评弹界青年领军人物。曾获“上海市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文艺家、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优秀文艺工作者、上海市青年文艺家、首批静安英才”等荣誉称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新人奖”“中国曲艺新人新作一等奖”“最佳新人奖”、“全国春晚奖最佳创意奖”等奖项。
音乐采编:李亚

李亚,音乐学博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学方面的教研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在研课题2项。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