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号,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家村上演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敬德洗马”。
【解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索家村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该村的祁家祠堂,在人群中,一位赤膊上身、手持钢鞭的“敬德”扮演者,骑在一匹马上,从人群中飞奔而过。索家村64岁的老村长李英成告诉记者,“敬德洗马”是源于《隋唐演义》中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以民间社火的表演形式在他们村子被反复演绎。角色扮演者要手持钢鞭,赤膊上身,坐在一匹无马鞍的马上,两个汉子牵着马向前奔跑,村民则将一盆盆冷水泼洒向“敬德”扮演者,以求洗去污浊晦气、压住瘟荒疾病。
【同期】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家村村长 李英成
我们原来小的时候,机灵的时候,我们就有这一个传统,我们这个地方有个正月十五敬德洗马,泼的是吉祥水,大吉大利的吉祥,为啥在前面不泼,过了之后背后才泼,背后泼就是吉祥。
【解说】
据了解,“敬德洗马”的扮演者从亮相、上马、洗马、过关、下马等程序进行完毕后,才能穿上衣服。在正月里光着身子骑马奔跑,还有冷水泼身,至少30分钟,这对扮演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敬德”的脸谱和行头都是有寓意的,有专门的画师用戏剧油彩在“敬德”扮演者的脸上,勾勒出眉、眼窝、鼻窝、嘴角,并在脸膛、脑门等部位勾画出各种纹样、图案。
【同期】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家村党支部书记 包秀芳
索家村的敬德洗马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像文字性还有书面性的这一块东西没有,全部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的,老人们就把他们知道的给我们这些年轻人一辈一辈的传下来。
【解说】
目前,为了保护传承“敬德洗马”的文化精髓,青海省海东市已启动抢救性保护措施,将“敬德洗马”的由来、演变、程序等全过程制作成文字、影像资料,助其得以传承。索家村每年都会在正月十五表演一次,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当中。
【同期】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家村村民 王一栋
年年正月十五都来参加,通过泼水这种方式,来迎接新的一年,把过去的那些不好的全部洗掉,新的开始,祈求来年平安,就是一个祝福的方式。
记者 刘祎青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