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故事】金佛寺传说
2018-09-06 13:26
酒泉人都知道金佛寺。关于金佛寺的传说有三个,第一个:金福赐福。第二个:金佛天降。第三个:丝路掘金。
【金佛寺的由来】
金佛寺南祁连山中洪水坝河谷一带是沙金的主要产区,为此这里也是入山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要道,是当地的物资集散中心。后来由金佛寺进山的淘金者(俗称金客子)为求神灵保佑人财兴旺,纷纷捐资在山口修建佛寺,并将所塑释迦牟尼大佛,用沙金铸成佛心进行装藏,又以泥金饰装佛身,远望大佛金光闪闪,人们遂称此寺为金佛寺。
传说一:金福赐福
在很久很久以前,观音山下来了一位名叫金福的青年。他成年累月地在石头窝里刨啊刨,戈壁滩上平啊平,开出了一块块地,种上了一棵棵树。随着岁月的变迁,土地的增多,绿洲的扩展,金福在观音山下建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以后这里又陆续来了一些避兵躲债逃难的,金福把他们全安置在观音山下,和自己一起辛勤劳作,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有一年春天大旱无雨,庄稼枯萎,人们心急如焚,就杀猪宰羊、烧香献供、磕头祈雨,可依旧晴空万里,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大地,树木庄稼眼看就要枯死。金福看人们祈雨不成,心急万分,就扛起锄头只身进了观音山,为人们寻找水源。
数天以后,一股清亮的溪水顺山而下,庄稼得救了,树木发芽了,人们绽开了幸福的笑脸,可却不见金福的踪影。
人们顺溪而上,来到一眼新开的泉边,锄头就在泉眼旁,人们寻遍了山野,就是不知金福的去向。
终于有一老者发现,金福面带笑容,坐在清澈的泉水中,一动不动。大家争先恐后下水打捞,一下去,泉水便像开了锅似的波光闪闪,金福影子也不见了,打捞完毕,又见金福面带笑容坐在水底。就这样打捞了两天两夜,金福依旧没有捞着,但掏出的沙石却像小山一样堆满泉边,沙石中还掺杂着麦粒大的金片金光四射。大家都说金福是天上的金佛爷下凡,这块地方就是金佛赐地。
从此,人们便在观音山下,一面辛勤耕作,一边进山淘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金福开创的功绩,老百姓为他修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寺庙,塑了一尊金佛像供在庙中,取名为金佛寺。每逢春秋佳节,百姓烧香唱诵、排演社火,满怀感激深情来到寺院与金福同乐。
传说二:金佛天降
金佛寺名称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一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天清早起来在外面打拳练身。突然老人发现远远有一位身穿黄袍、黑发披肩的神人在慢慢走动。老人觉得奇怪,马上追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到了神人身旁,黄袍神人立刻停住身形,老人仔细一看,是一尊金色的佛像,金光耀眼,瞬间消失。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感到神奇,就集资在金佛消失之处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金佛寺。
这一传说与《重修肃州新志》中“俗称:金佛从山口步行此处,见人而止,遂修寺”的记载是一致的。
传说三:丝路掘金
金佛寺位于酒泉肃州城东南52公里处的祁连山下,现金佛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得知,自西汉王朝建置酒泉郡起,就在丰乐河东西两岸建立了屯田区。金佛寺一带当时归汉乐涫县屯戌区管辖。唐、宋时期,这里又是古羌族和回鹘人的驻牧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当地人早已在金佛寺南山发现了丰富的沙金矿,每年春夏季节总有人入山淘金,这便成了当地人一项重要的谋生手段。
年多日久,此事为官府得知,便鼓励民间大量采挖,从中收取淘金税,充入国库,古肃州每年亦需向朝廷进贡黄金。而金佛寺则早已成了淘金者的集聚地。
金佛寺南祁连山中洪水坝河谷一带是沙金的主要产区,为此这里也是入山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要道,是当地的物资集散中心。后来由金佛寺进山的淘金者(俗称金客子)为求神灵保佑人财兴旺,纷纷捐资在山口修建佛寺,并将所塑释迦牟尼大佛,用沙金铸成佛心进行装藏,又以泥金饰装佛身,远望大佛金光闪闪,人们遂称此寺为金佛寺。
从此,淘金者和一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来寺庙中叩拜金佛,使金佛寺香火不断,名传遐迩。这应是金佛寺的可信历史。
说起金佛寺,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这里的寺内肯定有金佛。
相传,早在宋元时期,居住在祁连山沿山的先民就已发现祁连山中洪水县一带山谷中盛产沙金。民间进山淘金的人很多,四面八方的淘金客,为求神灵保佑、人财兴旺,纷纷捐资在进山要冲之地修建佛寺,雕塑佛像。雕塑的大佛,用沙金铸制佛心,又以泥金饰妆佛身,使大佛金光闪闪,人们遂称佛寺为金佛寺。自此,各处的淘金客和四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地前来叩拜金佛。金佛寺四季香火不断,名传遐迩。
金佛寺坐落在祁连山观山口外进山要冲之地,是淘金客进山淘金的必经要道。到明代英宗天顺年间,在金佛寺南侧修筑了城堡,称为金佛寺堡,使这一带地方人口更多,金佛寺也更是声名大振,香客不绝。
到了后来,人们都传说金佛寺又高又大的金佛,装有很大很大的一颗金佛心。这样,社会上的地痞无赖,小偷惯窃之类,对这个金佛心真是垂涎欲滴,梦寐以求。都想窃为己有,或换钱挥霍,或以此发财,就千方百计、费尽心机谋算着去偷金佛心。据传,金佛的背后,常被人挖开洞。寺院的僧众,一次次把洞补好。挖了补、补了挖,反反复复,佛心总算未被偷走
有一个惯偷,在当地为非作歹,四处偷窃,祸害乡邻,一直未被抓获,胆子越来越大。他也常“光顾”金佛寺,在金佛殿内转来转去,挖空心思地想着怎样把金佛心弄到手。看着佛像背后修补的痕迹,端详着高大的佛像,经过多次的观察谋算,他终于想好了办法。
每月十五庙会之日,天气晴朗,寺中香客人山人海,僧众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惯偷又来寺中转悠,谋算着要在晚上动手。晚饭吃饱喝足,等到夜深人静之时,他只身一人,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工具,扛了一架小梯子,悄悄潜人寺内。来到金佛身旁,他借着殿顶破漏之处和门窗透进的明朗月光,可看清殿内情况。他把梯子搭在矗立的佛像上,壮着胆子爬上去,在金佛背后开始挖窟窿。挖呀,挖呀!好不容易才挖开了一个洞,伸手进去,什么也摸不到。无奈,只好再挖,特别把洞口挖得大一些。又把手伸进洞去,可还是摸不到。又挤着把头也钻进去,再狠劲伸胳膊,手指总算可以摸到佛心了,但怎么也拿不到手中。他又狠了狠心,使劲蹭了一下。谁知用劲太狠,头是往里钻了,可因脚下一使劲,梯子往下一滑,两脚悬空,把他吊在了佛背上。
这一下,惯愉心中着急,拼命挣扎,却因是半侧身,头和一条胳膊夹在洞中,佛背光滑,双足乱蹬无处使劲,另一只手伸来抓去,什么也够不到,无法脱身。时间一大,力气耗尽,脖子卡在洞边,气也透不过来。慢慢地,身子越来越往下沉,脖子卡得越来越紧,再也无法动弹了。
第二天早晨,众僧来到殿堂,看到金佛周围地上到处是土,佛身背后横着一架梯子,佛背上吊着一个人。几个僧人急忙扶梯爬上,容易才将人从洞口取出放下来,却早已死去。众僧只得央人来寺辨认,让其家人将尸体抬回,又将金佛背后大洞补好,把殿堂打扫干净。
自此后,再也没人去偷金佛心了。
微信搜索公众账号酒泉FM1066,点击关于节目中的我来听节目或者拨打直播间热线0937—2651066
手机下载蜻蜓FM,搜索数字1066,就可以收听到我们的节目啦,就可以和我们一起互动啦
欢迎广大听众朋友密切关注FM1066的公众号推送的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