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红火闹“春”社火表演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06:36

  

  山西稷山:红火闹“春”社火表演

  央广网稷山2月14日消息(记者贺威通 通讯员杨明有)高台花鼓敲起来,高跷走兽抖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广场舞蹈跳起来,社火闹新春,稷山嗨起来……

  近日,后稷故里、红枣之乡山西稷山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17年“文明之春”大型社火表演活动隆重举行,为当地和来自晋陕豫黄河三角洲许多县市的百姓献上了一场丰盛的社火表演,让群众体验到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元宵佳节。

  稷山,是中国农耕始祖后稷培植五谷、教民稼穑的地方。在当地,像我国北方地区一样,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群众有元宵闹社火的传统习俗。稷山社火表演,以当地文献史料、文化历史渊源、传统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

  当日,艳阳高照,春寒料峭,稷峰街上气氛热烈,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上午10点,社火表演在气势宏大、整齐划一的百人旗队中拉开序幕。稷山县社火表演,来自当地县直机关单位和稷峰镇各乡村的64支社火代表队选派节目,参加了元宵社火表演活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演员们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舞龙、舞狮、抬阁、秧歌、高台花鼓、高跷走兽、马拉鼓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节目,尽现观众眼前。从站前路出发至振兴路,约2公里长的队伍,见首不见尾。

  据了解,稷山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传统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跑旱船,跑竹马,编队穿梭奔驰、跳跃、对唱,乐感强烈,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稷山抬阁,县境内汾南汾北精心设计制作的抬阁,大多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如牛郎织女、武圣关公、关公与貂蝉等等。

  地处汾水河槽地带的稷峰镇,这次参加县里社火表演的抬阁,有的是一个演员伸出手臂,上面站立着另一个演员;有的是荷花高空盛开,一个小孩站在荷花上面左右旋转;有的是一个演员两臂伸开,一手抓着一个小孩的辫子,小孩悬在空中一动不动,高处的演员漫舒广袖,轻轻摆动身体,下面抬拉的人稳步向前。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稷王威风锣鼓,民间鼓乐中是枝奇葩,光彩夺目,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粗犷为特点,充分展示了稷王山下汾河两岸群众质朴豪放的气质。稷王威风锣鼓,老百姓俗称 "家伙",是集锣、鼓、铙、钗四种乐器合奏表演的一种传统打击鼓乐,并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是稷山民间鼓乐的突出代表。

  稷山花鼓,敲敲打打、扭扭唱唱。着男式表演服装的演员为核心人物,在舞台或村组中心地带抱鼓表演,另有四个或八个着女装的花鼓女围着他表演,扭秧歌。花鼓乐队在旁边伴奏,而且每一个段落间还配有花鼓曲演唱。现在,抱鼓的由单人变为双人双打,扭秧歌的花鼓人女由四人增至八人、十人。稷山花鼓在境域内汾南、汾北各有不同,其中以汾南东蒲的花鼓和汾北桐上的花鼓最为著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