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以表里山河、
名胜荟萃闻名遐迩,
特有的地域和历史环境,
孕育出独有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事象。
山西民间社火便是其中之一。
书本旅行团在“大同寻珍”之旅的最后,
跟随太原市作家协会理事杨瑞国老师体验了
一场传统庆祝春节的活动
——雁北社火。
《雁北社火》
游读晋行时 跟着书本去旅行
■
到于是日,
合乡村男妇儿童,
无不毕赴,
同观社火。
你道如何叫得社火?
凡一应吹箫打鼓、
踢球放弹、勾拦傀儡、
五花爨弄诸般戏具,
尽皆施呈,
却像献来与神道观玩的意思,
其实只是人扶人兴,
大家笑耍取乐而已。
——《二刻拍案惊奇》节选 凌濛初
“社火”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我国民间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为节日期间表演的各种杂戏、杂耍的集合。书中记载的是明朝时期南方的社火,包含踢球、吹箫、打鼓等活动。而大同的社火独具雁北特色,表演朴实粗犷、豪迈刚劲,充满着边塞的潦烈风情。其中,被列入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灵大号和浑源耍故事便是代表,呈现了山西大同特色的社火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耍故事”如何“讲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耍故事”起源于大同市浑源县。
这是雁北社火表演中
特有的民间舞蹈,
它的动作复杂,
故事性强,
表演人数众多。
表演过程中,
不说话也不唱词,
完全靠动作完成演出。
■
雄壮磅礴的广灵大号
广灵大号是山西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用于节庆与婚丧嫁娶等隆重场合。其形似倒翁,重达4公斤,声音粗犷雄壮,这源于大同地区的尚武精神。从明朝开始,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当地男子的刚强气质,这种气质与广灵大号相结合,使演奏有了一种独特的磅礴气势,场面极为震撼。
■
原标题:《游读晋行时 | 地道民俗,雁北社火,山西最热闹的民间狂欢节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