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乡土非遗”社火“耍”出幸福年味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16:18

  锣鼓喧天,齐奏迎春妙曲;风雷动地,共抒奋斗豪情。连日来,10余场热闹的社火表演在城北区各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隆重上演。铿锵的锣鼓、金色的祥龙、欢快的秧歌等特色表演让群众大饱眼福,体验了一把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2月2日,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新村广场看到,威武的雄狮前后跳跃,欢快的旱船来回穿梭,秧歌队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虎虎生威的锣鼓声,搞笑夸张的摇旱船者……精彩的“乡土非遗”社火表演吸引了观众眼球。与此同时,在演出现场来自近邻十里八村的人们早早地吃过早饭扶老带幼、三五成群,纷纷赶来看社火表演,将表演场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咚咚咚、咚咚咚……在一阵阵洪亮动听的威风太平鼓声中,“高跷”“舞狮”“太平鼓”“旱船”等十几个精彩的社火节目陆续上演,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现场呈现一派喜庆祥和的闹春景象。

  现场,只见两条彩色的长龙不停翻腾,4只雄壮的狮子欢快地戏耍,社火小调传遍村里村外。伴随着欢快的鼓声,男女老少齐上阵,舞龙、舞狮、太平鼓、划旱船、大头罗汉、高跷,打外场的还有“胖婆娘”“唐僧师徒四人”“舞牛”等,滑稽的扮相,令观众忍俊不禁。社火表演的队伍中不仅有五、六岁的小娃娃,也有七十多岁的老年人,这项民俗活动不仅锻炼了群众身体,也成为大家交流交往的纽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耍社火,看社火,热热闹闹庆新春,春节的年味又回来了。”一位观众高兴地说。

  其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算“乡土非遗”社火节目《大头罗汉戏柳翠》。另外扮演“柳翠”的表演者头戴假发、头花,面着浓妆,身穿艳丽的花裙子,手执彩扇,追逐嬉逗大头罗汉,表演十分精彩。此外石头磊村创新社火节目,今年新编排的社火节目《灯火辉煌》《南船北马》等取材于“伞灯”“马子”等传统社火节目,成为现场亮点。今年65的大头罗汉扮演者刘发说:“我扮演大头罗汉快十余年了,现在年轻人都忙着务工,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不多,今后我要不断动员周围的年轻人耍社火,表演大头罗汉,决不能让这项非遗社火节目在我手里断档。

  进入正月,城北区各村搭起了彩门,组织了社火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春民俗活动。为突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全区10余支4000余人的社火队也走街串巷“闹”了起来。同时,辖区各单位精心合作,精心编排各种文体节目,组织开展地方曲艺、戏曲文艺演出、秧歌表演、锅庄表演、猜灯谜等群众参与广泛的文化活动。各镇、街道办事处纷纷组织各村、社区群众开展传统社火“乡土”节目表演。利用自编自演的“舞龙”“舞狮”“旱船”“八大光棍”“踩高跷”等具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节目,及流传至今的“大头罗汉戏柳翠”“伞灯”等非物质文化节目,外加一些新编的节目,在各村及周边地区巡回表演,传递新春祝福,给老百姓献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并把整个“两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党的二十大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生活富裕了,还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广场,我们生活的格外舒心,耍起社火也格外得劲。”城北区社火非遗传承人、石头磊村社火会会长史文录颇有感触地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