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榆中:社火表演闹新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1 11:31

进入腊月以来,年味渐浓,社火演练让农闲时刻充满了喜庆氛围。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的兴隆山村、城关村,小康营乡的红寺村、李家营村,和平镇的冯湾村……近30个村的百姓趁着农闲时节排练起社火,浑厚的鼓乐、清脆的锣声,龙狮起舞,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浓。

图片

“每年到了寒冬腊月农闲时节,‘社头’便把村里几个耍社火能手召集在一起,谋划起社火的事来,成立筹备小组,确定管事人。”城关村社火总指挥张维德既是该村“铁芯子”非遗传承人,也是社火总“社头”。他告诉记者,村里一旦确定要玩社火,筹备小组便把以前的旧船架、龙架、狮子头、芯子架,从村委会的库房拿出来,找人重新整修、绑扎。手巧的大娘大婶们便开始整理社火要用的服装道具。村民们欢欢喜喜聚在一起,糊、绑、编、铰花、贴纸、画图,早早就为社火的事儿忙碌起来。

图片

咚咚锵,咚咚锵……在城关村社火队的排练现场,村民们身穿演出服装,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舞动着手中的绸子、扇子,踩着欢快的鼓点,或走或转圈,一招一式饱含着大家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与此同时,秧歌排练也不甘落后,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加紧排练。围观的群众也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视频,记录下这热闹美好的时刻。

榆中社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传递着人们质朴而厚重的情感。每年春节,各乡各村的群众自发组织,扭秧歌、舞龙、耍狮子、跑旱船,走村串户,十分热闹。如今,在保留传统社火表演元素、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榆中社火不断注入新元素,传递乡村变化的内容也被融入其中。

图片

据了解,榆中县各村的社火队一般由龙灯、春官、马牌子、司衙官、银刷子、彩旗、花灯子、竹马子、秧歌子、疯汉、妖婆子、瓜娃子、黑驴子、旱船、狮子等组成,但筒子鼓是整个社火表演的轴心和灵魂。可以说,社火表演在榆中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图片

2月5日,兴隆山滑雪场,兴隆山村社火队演员们手举彩旗、鼓声铿锵,七彩的旱船悠然摇曳,威武的狮子腾挪跳跃……“舞狮”是社火表演的压轴戏,狮子啃绣球、狮子攀高桌都是社火中最为精彩和惊险的表演形式,而狮子攀高桌则有象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更上一层楼之意。只见两位舞狮小伙子身着戏服,手拿黄色绣球,步伐轻快,身姿矫健,逗引着两头狮子在场上辗转腾挪。两只狮子匍匐、打滚、跳跃、奔跑……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掌声不断。

“村子里组织社火演出,一方面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农闲在家的村民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兴隆山村社火队“总社头”吕维玺告诉记者,对于兴隆山村来说,社火表演是一种传统文化,既要用心传承,也要弘扬文化精神。

图片

花式的旱船、欢腾的秧歌、铿锵有力的太平鼓、气势磅礴的舞龙、活灵活现的舞狮以及独具特色的“铁芯子”……农闲腊月,精彩的社火表演已成为榆中年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饱含着对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文·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 余萱 记者 张艾萍

图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